2023年以來,河北省堅持“以種適地”同“以地適種”相結合,不斷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。日前,記者從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獲悉,該院濱海農業研究所在完善稻麥周年輪作方面開展了鹽堿地小麥、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,在省內濱海鹽堿地一季稻產區結合栽培措施開展稻麥兩茬,實現畝產1000kg以上的栽培技術模式,擴寬了鹽堿地開發利用的新模式,實現經濟效益提高300元以上。
據了解,河北省水稻種植面積約有125萬畝,主要集中種植在無法改種其他作物的唐山、秦皇島兩市濱海鹽堿地區,約占全省水稻種植面積90%。該區域淡水資源豐富,機械化率達99%,鹽堿稻田單季水稻常年畝產650公斤以上,是鹽堿地區典型高產穩產特色口糧作物。
“河北省水稻主產區光熱資源充足,年平均氣溫10.6℃至12.7℃,年降雨量600毫米至640毫米,無霜期多于190天,因此水稻種植的空閑時段,可以滿足春小麥或冬小麥種植。”省農科院濱海農業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杜琪說。
想讓鹽堿地的“冬閑田”變“增收田”并不容易。
“水稻收獲太晚、土壤水分高等影響下茬小麥的播種期和出苗率,導致小麥播種質量差,常發生缺苗、弱苗、凍死苗的情況,嚴重影響小麥群體質量的構建,造成小麥產量偏低;小麥收獲過晚,水稻田未能及時整地、插秧也將影響水稻不能正常成熟,造成水稻產量和品質降低,制約稻麥兩熟種植模式周年產量和效益的提高。”杜琪介紹,周年內實現稻麥兩熟種植需要解決稻麥品種選擇、田間管理和茬口銜接等諸多問題。
為此,省農科院濱海農業研究所的專家們經過不斷探索,篩選出樂土808、濟麥23等冬小麥品種及優質稻品種天隆優619、吉宏6號等,并擬制定了《濱海鹽堿地稻麥周年輪作高產栽培技術規程》。今年6月,專家組對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柏各莊鎮的“濱海鹽堿地小麥—水稻周年輪作栽培技術”示范田進行了收獲和測產,冬小麥產量達 565.5公斤。
“目前稻麥輪作模式在我省水稻產區正逐步擴大,今年在衡水鹽堿地區也有示范。該模式不但提高了農民收益,而且利用水稻的根系比較發達,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,小麥的根系比較淺,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結構,改善土壤質量。同時,稻麥輪作可以顯著減少同一種病蟲害在同一地塊的滋生和傳播,阻止鹽堿地長期旱作條件下土壤持續返鹽,保護了生態環境。”杜琪說。
今年6月20日之后,冀東濱海鹽堿水稻種植區開始插秧,目前水稻已進入分蘗期,長勢良好。